目前分類:點燈功德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

hands-1926414_1920.jpg

(一)施少燈明——獲福無量

原經文:捨利弗!若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彌、沙彌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發清淨心為求福故,為愛樂福故,思念如來。

淺解:佛告捨利弗:若有佛弟子,或是初出家受佛十戒的沙彌、沙彌尼,或有受於具足戒的比丘、比丘尼,或有在家修學男、女居士,或其他一切人等,發至誠信佛心為求世間福德果報,愛樂世間福德果報,以念佛的種種功德——來佛形象前燃燈供養。

 

原經文:無上方便、本行滿足,盡未來際一切生死於現在世成就無量無著——戒、定、智慧,解脫、解脫知見;乃至念佛一種功德。

淺解:下面經文是說念佛的種種成就。念佛的無上方便,念佛本行滿足度生種種善巧方法,念佛盡未來際一切生死於現在世成就無量無著,戒、定、智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。“乃至念佛一種功德”,就是“佛前燃燈求福”的一種功德而來。

解:這說的正是我們末法眾生。佛前供燈,只為求人天善福。僅此一念能行此法,信佛所說“佛前燃燈求福”的信心也可以。

 

原經文:念功德已,於無量億那由他百千劫中所習善根三明福田所、清淨戒所、無等等戒所、無量真實功德所,或於塔廟諸形像前,而設供養故奉施燈明,乃至以少燈炷,或酥油塗燃持以奉施,其明唯照道之一階。捨利弗!如此福德非是一切聲聞、緣覺所能了知。唯佛如來乃能知也。

淺解:僅此一念信佛所說佛前燃燈求福的念佛功德後,能於佛塔、佛形象前燃燈供養。“於無量億那由他百千劫中所習善根三明福田所”,這是贊說佛的神通道力;“清淨戒所、無等等戒所”,這是贊說佛的無上戒德;“無量真實功德所”,這是贊佛無量功德。這些,皆是指來到佛所居處,或是佛塔廟、諸佛形像前燃燈供養——奉施燈明。此一切人等,為設供養於佛前奉施燈明,燃燈供養所奉施的燈明,就算是十分的小。或是僅將燈芯塗一點油,其光明唯能照佛塔一個台階的遠近。佛告訴捨利弗:僅這一點點燃燈的福德,若以聲聞、緣覺聖人的智慧,是算計不出來的,唯有如來能知。

原經文:捨利弗!求世報者福德尚爾,何況以清淨深樂心不求果報,安住恭敬,相續無間念佛功德?善男子、善女人等所生福德……

淺解:佛告捨利弗:此一切人等,僅求世間福報,於佛前燃燈的福德已經如此廣大。如果是不求果報,以清淨的深心安住恭敬,相續無間的念佛,又於佛塔廟諸佛形像前燃燈供養,奉施燈明,你說這位善男子、善女人所生福德有多大?聲聞、緣覺的智慧更是算計不出來,唯佛能知。

 

原經文:捨利弗!照道一階福德尚爾,何況全照一階道也?或二階道,或三階道,或四階道;或及塔身一級、二級乃至多級;一面、二面乃至四面

 

淺解:捨利弗!照佛塔廟的一個台階的福德,何況全照一階道,或二階道,或三階道,或四階道;或及佛塔身的一級、二級乃至多級;或是佛塔身的一面、二面,乃至四面呢?其所獲福德更是沒法計算出來,何況所燃燈明照及佛形像呢。

 

原經文:捨利弗!彼所燃燈,或時速滅,或風吹滅,或油盡滅,或炷盡滅,或俱盡滅。譬如諸龍以嗔恚故出雲垂布於中起電,起已尋滅。

淺解:佛又告訴捨利弗:就是所燃的燈剛剛點上就滅。無論是什麼原因滅——福德不減。或者為風所吹滅,或是因油太少而滅,或是因為你的燈炷捻沒弄好而滅,總之點燃不長時間就滅,就算燃燈時間譬如雲雷閃電那麼短——點燃即滅,你以此暫短燃燈福德,阿羅漢及辟支佛盡其一生智力也無法算計出來,唯有如來乃能得知。

解:有人迷信,說所點的燈若滅了,就要有不吉祥事發生。佛法出離三界,佛門作事,沒有不吉祥的。佛門中人所作佛事,事事是好事,時時是好時,日日是好日。

 

原經文:捨利弗!如是少時於佛塔廟奉施燈明,若彼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彌、沙彌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若復余人不受戒者,為樂善故,護己身故信佛、法、僧,如是少燈奉施福田,所得果報、福德之聚唯佛能知。一切世間天人、魔、梵、沙門、婆羅門,乃至聲聞、辟支佛等所不能知。如是燃少燈明所受福報不可得說。

淺解:佛又告訴捨利弗:如此少時的於佛塔寺佛形象前奉施燈明的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彌、沙彌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及一切沒受三歸戒的廣大信眾,為樂於行善,哪怕是為護自己身命而信佛、法、僧,於佛形象前以極少燈明奉施,所得的福德果報,一切世間天人、魔王、大梵天王,世間一切修行者,乃至阿羅漢、辟支佛等皆不能知。以此極少燈明奉施塔寺佛前所得福報如此之大,何況多時燃燈?這是佛法不思議境界,佛告訴我們,你等應當相信,如教奉行。

 

原經文:捨利弗!諸佛境界不可思議,唯有如來乃知此義。捨利弗!彼施燈者,所得福聚無量無邊,不可算數。唯有如來乃能了知。

捨利弗!燃少燈明福德尚爾不可算數,況我滅後於佛塔寺若自作、若教他作,或燃一燈、二燈乃至多燈,香花、璎、鬘、寶幢、幡蓋,及余種種勝妙供養。

淺解:佛告訴捨利弗:諸佛境界不可思議,唯有如來乃知此不思議境界。捨利弗!於諸佛形象前燃燈施明所獲福德無法算計、不可思議,唯有如來乃能了知。捨利弗!燃這樣少的燈明,福德尚且不可算計,何況於我滅後,有人能於佛塔寺諸佛形象前,或自燃燈,或叫他人燃燈,或燃一燈、或燃二燈,乃至燃許多燈,或再供養香花、璎珞、花鬘、幢幡、寶蓋,及余種種寶物,所獲福德那更是不可算計、無法數說。 


(二)四種法應當信受

原經文:捨利弗!有四種法應當信受。何等為四?

淺解:佛告捨利弗:你們眾羅漢弟子,對此不思議事皆不能解知其原因,但是你們要信受佛語。當知,有四種法雖不解知,你們應當相信佛語,歡喜受持。哪四種法呢?

解:一者,佛法無量,應當信受。二者,少修善根,獲無量報,應當信受。三者,若於三寶深生敬信,少修善業所得福報無量,應當信受。四者,一切眾生業行果報不可思量,唯佛能知。如是之義,應當信受。下面,佛為我們一一解說。

 

原經文:一者,佛法無量,應當信受。

二者,少修善根,獲無量報,應當信受。

三者,若於三寶深生敬信,善修業行所得福報,汝等聲聞現得見我尚不能得具足知之,亦復不能思惟測度。況我滅後,聲聞弟子遠離我者能得現知及能測度?若有能知及測度者,無有是處。應當信受。

淺解:一者,佛法無量無邊,你們皆不能知,但是你們要信受。

二者,眾生修點滴之善,能獲無量善報,你們不能全知,應當信受。

三者,若於三寶深生敬信修行善業,其人所得福報,你們聲聞羅漢尚不能得具足知微細因果業報,何況我滅度後遠離於我的佛門弟子,若言能知及能測度——無有是處!所以,你等不能理解,不能知道的事,若聞佛所說,皆當信受。

 

原經文:四者,是諸聲聞不能得知,及能測量一切眾生所有作業及業果報。捨利弗!汝等聲聞於此事中不須思量。何以故?捨利弗!如來常說,一切眾生業行果報不可思量;過去諸佛應正遍知已如是說,眾生業報不可思量;未來諸佛應正遍知當如是說,眾生業報不可思量。眾生心信及心自性亦不可知、不可思量。如是之義,應當信受。

淺解:四者,所有聲聞弟子皆不能得知及測量一切眾生所作善、惡業及業因果報(若見聞佛說,你等應當信受)。佛告訴捨利弗:捨利弗!你們聲聞弟子於此燃燈供佛而能得無量福德之事不須思量,為什麼?阿羅漢的智慧無法與佛相比。所以,佛說你等聲聞弟子於一切眾生的善、惡業,及一切眾生的微細業行果報不能知道。燃燈供佛等不思議法——我今天如此說,過去諸佛已經如此說,未來諸佛也當如此說。如此之義理,唯佛無上正遍皆知。若聞佛說法,你等皆當信受。

淺解:佛在《華嚴經》中說,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,座落在一個有著二十層世界海的蓮花藏世界的第十三層中。此一層裡,東方世界有阿閦鞞佛、須彌相佛、大須彌佛……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、名聞光佛、大焰肩佛……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、無量相佛、無量幢佛……北方世界,有焰肩佛、最勝音佛、難沮佛……下方世界有師子佛、名聞佛、名光佛……上方世界有梵音佛、宿王佛、香上佛、香光佛……這些,阿羅漢都不能知。阿羅漢僅能見知我們所居住的三界世間。

不可思量:就是不能用你們的所知所見,去衡量一些事物。佛說不思議法,你們根本不能知道,只能信受奉行。


(三)施燈功德唯佛能知

原經文:捨利弗!汝等聲聞住聖種者,於一切眾生業報之中無有實眼及巧方便。

淺解:佛告訴捨利弗:你等羅漢雖然是出離生死的聖者,但是對眾生的業因果報微細之處不能如實見、如實知,觀察不到。

住聖種者:出離生死的聖者,即阿羅漢,緣覺。

無有實眼及巧方便:“無實眼”是說明還不能見真實相。“無巧方便”是說智慧不到,缺乏善巧方便。

 

原經文:況余輕微薄劣心者,離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者,失正念者,無明暗冥、厚翳目者,於自己身內外諸法而不能知:我竟是誰?我是誰許?我住何處?我之功德為大為小?我當雲何為與戒相應,為與戒不相應?我為正念戒,我為失念戒?我所作業為作智人業,為作愚人業?為從何來,為何處去?

淺解:更何況輕微薄福劣根後世凡夫,於我法中修學,不能持戒——離於戒、定、慧,其心住於邪法,不得解脫、解脫知見,失於正念,為無明黑暗所障,拙眼厚翳,於自身內外諸法,都不能知道:不知我究竟是誰?不知我歸屬於何處?我住何處?不知我所作事為罪為福,功德為大為小?不知我如何作與戒相應,如何作與戒不相應?不知我現在為正念持戒,我為失正念持戒?我所作業是智人業,是愚人業?不知我從何處來,將來向何處去?

 

原經文:捨利弗!諸凡夫人顛倒見者,於自己身如是等事尚自不知,況能得知一切眾生種種業報?若能知者,無有是處。

淺解:捨利弗!諸凡夫見解顛倒人,於自身事尚且不知,何況能知一切眾生的種種業因果報?若有人能知,那是絕不可能的。

 

原經文:捨利弗!如來應正遍知,戒無減,定無減,智無減,解脫無減,解脫知見無減,相無減。捨利弗!如來應正遍知,無量戒,無礙戒,不思議戒,無等戒,究竟戒,清淨戒,彼如來於一切眾生若業、若業報皆如實知。

淺解:佛告訴捨利弗:如來戒行具足,禅定具足,智慧具足,解脫圓滿,解脫知見圓滿,佛三十二應身相圓滿。如來是無上智、無上覺、無上天人師,得於世間人天供養,正智遍知一切法,如來於一切眾生業、或業因果報皆能如實見知。“無量戒,無礙戒,不思議戒,無等戒,究竟戒,清淨戒”,為佛因地所修諸戒。

無減:即是具足、圓滿之意。

 

原經文:捨利弗!雲何如來於一切眾生業報得如實知?捨利弗!佛如是知:或有眾生善業盡,不善業增;或有眾生不善業盡,善業增;或有眾生善業當生,不善業當滅;或有眾生不善當生,善業當滅。

淺解:如何說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業報得如實知呢?佛告捨利弗:佛能如實得知,或有眾生善業將盡,惡業果報即將來臨;或有眾生不善業欲盡,善業果報即將來臨;或有眾生善業當生,不善業當滅;或有眾生不善業當生,善業當滅。

 

原經文:捨利弗!如來如是入一切眾生業及業報種種差別皆如實知。彼彼眾生或有無知,或有愚暗,或有善者,或不善者。捨利弗!我有如是智,有如是善巧,於諸眾生不可思議種種業報皆能記說。

淺解:佛告捨利弗:如來是法界身,如來身包容一切,一切眾生造業及造業後的種種差別果報皆在如來心中,因此佛能知一切眾生。世間或有眾生無知,或有眾生愚癡,或有善者,或有不善,佛無上智有無量善巧方便,於諸眾生不可思議的種種業報,能預先一一如實了知。

記說:說出將來要發生的果報。

 

原經文:捨利弗!若有眾生成就信心,彼能信我。若復眾生無有信心,遠離我法,不信我語,誹謗於我:彼於長夜無義、無利墜墮苦惱。捨利弗!若彼眾生於佛塔廟奉施燈明,以此奉施所作善業,能獲安樂可樂之果。

淺解:佛告捨利弗!若有眾生對佛說能生信心,能信受佛語,定獲極大佛法利益。若有眾生對佛無有信心,遠離佛法,不信佛語,誹謗於佛,則於此世間長夜之中墜墮三惡道中受大苦惱。捨利弗!若此眾生能於此法信受,於三寶福田所燃燈供養,於佛塔寺、佛像前奉施燈明,以此奉施燈明的善業福德果報,可使墜墮三惡道中的不善業果不得成熟,得獲人天善道、安樂之果。


(四)生三種淨心

原經文:彼施燈明作善業時,欣喜相應,從信心起,於現在世,得三種淨心。

淺解:佛告訴捨利弗:若有世間人於佛塔寺佛像前施佛明燈,信於佛經中說燃燈福德,心發欣喜,作此善業,心念中會生起三種淨心。

三種淨心:是在燃燈之中信於佛說,心發欣喜,而引發思想中所生起的三種心念。“淨心”,就是在凡夫的深心念處僅想一件事。

 

原經文:何等為三?彼諸善男子、善女人作是念:我於如來已設供養。知身不堅,攝堅身想;知財過患,攝堅財想。捨利弗!是名供養佛塔第一淨心。

淺解:哪三種心念呢?這位於佛前施明燈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於佛前燃燈時心中生起第一心念:我今於佛前燃燈,已經作了最圓滿的布施供養。今日我將此無常不堅固之身,換得將來的堅固法身;將不堅固、隨時流失的錢財,換取將來堅固的功德法財。捨利弗!這是施燈供養佛塔時生起的第一淨心。

 

原經文:復次捨利弗!彼諸善男子、善女人起如是心:我於如來無上福田、最勝福田、能受最勝供養者所,已作供養,我今不畏墮於地獄、畜生、餓鬼。我此善根已作人天善道之因,得於妙色、資生眾俱。又得智慧安隱快樂,乃至能得菩提之果。捨利弗!是名供養佛塔第二淨心。

淺解:這位施佛燈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心中生起第二心念:佛是世間最無上福田,是最殊勝的福田,我今日於佛前已作了最圓滿的供養,我所施捨的錢財點滴都沒有流失,皆圓滿供養了佛;我今後再不怕墮於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。我此善根福德已作了人天善道之因。來生我將得於人天妙色身,得福德資財具足,又得於智慧、安隱快樂,乃至將來得於菩提之果——成佛。捨利弗!這是施燈供佛時心中生起的第二種淨心。

能受最勝供養者:佛是能受最勝供養者

 

原經文:復次捨利弗!彼諸善男子、善女人作如是想:我於諸佛已作捨施,已作福德,已捨悭貪,已除悭過。作是念已施心無悭,施心增長。捨利弗!是名供養佛塔第三淨心。

淺解:這位施佛燈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心中生起第三心念:我於諸佛已作圓滿捨施,修於福德。我已捨悭貪,我已除悭吝不捨之過。從此以後,我的悭貪心漸漸減薄,施捨心漸漸增長。捨利弗!這是施燈供佛時心中生起的第三種淨心。捨利弗!此是世間人於佛塔寺、或佛像前施燃明燈供養時心中所啟發的三種淨心。


(五)施燈得三種明

原經文:復次捨利弗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於佛塔廟施燈明已,臨命終時得三種明。何等為三

淺解:佛告捨利弗: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於佛塔寺,或佛像前燃燈,臨命終時能得見三種光明現前。哪三種光明呢?

 

原經文:一者,彼善男子、善女人臨命終時,先所作福悉皆現前,憶念善法而不忘失。捨利弗!是為一明,因此便能念知自己先於佛所殖諸善業。

淺解:這位燃燈供佛的善男子、或善女人,臨命終時,心中光明顯現,於光明中見先前所作善福事業現在眼前,心中憶念起過去所聞善法。捨利弗!因此一明使人能知,自己先前於佛門所作種種功德善業,能心中憶念善法,捨命之後便不入惡道。

 

原經文:復次捨利弗!彼善男子、善女人,於命終時得如是念:我於佛像、塔廟等前已曾供養。作是念已,心生踴悅。捨利弗!是為二明。因此,便能起念佛覺。

淺解:這位燃燈供佛的善男子、或善女人,臨命終時,心中得見光明。於光明中見先前所作佛前燃燈善福事業,心中念言:我今生已於塔寺、佛像前燃燈,於佛門中已作最圓滿供養,所獲福德無量無邊。此福德善力唯佛獨知。此念即生,心中踴躍欣喜,念佛不斷。捨利弗!因此二明,使人臨終心中不忘念佛,有願求西方淨土,即得往生

 

原經文:復次捨利弗!彼善男子、善女人於命終時,見余眾生奉行布施。見他作已,起如是念:我亦曾於佛支提所奉施燈明,我今亦當復行布施……念於布施,得欣喜心。得喜心已無有死苦。捨利弗!是為三明。因此,便得念法之心。

淺解:這位燃燈供佛的善男子、或善女人,臨命終時,得心中光明現前。於光明中見有其他眾生奉行布施,心中念起:我也曾於佛塔、佛像前燃燈,所獲福德無量無邊,我今還當再行布施……其心欣喜,念於布施。得歡喜心,臨終無有死苦。因此三明,使人臨終或生善道,或生淨土。


  (六)施燈得見四種光明

原經文:復次捨利弗!佛塔廟中布施燈明彼善男子、善女人,於臨終時,更復得見四種光明。何等為四?

一者,於臨終時,見於日輪圓滿湧出。

二者,見淨月輪圓滿湧出。

三者,見諸天眾一處而坐。

四者,見於如來、應、正遍知坐菩提樹垂得菩提。自見己身尊重如來,合十指掌恭敬而住。

淺解:佛告訴捨利弗:於佛塔寺或佛像前布施燈明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臨命終時,又能見到另四種光明。哪四種光明呢?

一、於臨命終時,見到日輪光明圓滿從地湧出。

二、見於清淨的月輪光明圓滿湧出。

三、見於無量天人身出光明一處而坐,自己在為天眾說法。

四、見佛坐菩提樹下,放大光明得於菩提,見自己於佛前恭敬供養佛。

 

原經文:捨利弗!是名於佛塔廟布施燈已,臨命終時得見如是四種光明。

淺解:佛言:捨利弗!這是於佛塔、佛形象前施燈,臨命終時所見到的另四種光明現前。使臨命終人心不失正念,必得生於善處。

 

原經文:爾時世尊說此義已,復說偈言:

 無上法王大仙人, 若人奉施彼塔廟,

 彼智慧者作業已, 獲得無邊最勝樂。

 臨命終時不失念, 能見自昔布施燈,

 得四種喜離諸罪, 於彼死時不惑亂。

 臨死時見十方明, 現睹日月從地出,

 見天千萬那由他, 為彼天眾說佛法。

 父母妻子及親屬, 皆悉圍繞大悲號,

 死者不念亦不視, 彼人正念常不亂。

 現前得睹天宮殿, 對諸天女心安隱,

 復見莊嚴諸園林, 是中具足勝五欲。

 又見佛座菩提樹, 天人修羅悉圍繞,

 自見合掌住佛前, 於勝牟尼修供養。

 既見導師深敬重, 其心欣喜請如來,

 世尊見彼心欣喜, 於是不違受彼請。

 是人稱願喜充遍, 於捨命時無苦惱,

 彼於佛所心喜已, 無有臨終大怖畏。

 臨命終時不失念, 彼睹十方皆大明,

 見未曾有勝妙色, 此是施燈之果報。

 死已必得生天上, 自見己身坐天床,

 有諸天女圍繞之, 供養佛故得此果。

偈言大意是說:若有智慧者能於佛塔寺、佛像前奉施燈明,有生之年能獲得無量無邊的最勝福樂。臨命終時不失念,能見到自己所施的佛燈化為四種光明。得見四種光明,心中欣喜,離諸罪業,於命終時其心不亂。


  (七)施燈得生三十三天

原經文:複次舍利弗!於佛塔廟施燈明已,死便生於三十三天。生彼天已,於五種事而得清淨。

淺解:這是世間信眾,以求人天福報之心於佛像前燃燈布施,願求三十三天,得生三十三天利益。其中有五事,勝於其他諸位天天人。

 

原經文:舍利弗!云何彼天於五種事而得清淨?

一者,得清淨身。

二者,於諸天中得殊勝威德。

三者,常得清淨念慧。

四者,常得聞於稱意之聲。

五者,所得眷屬常稱彼意,心得欣喜。

舍利弗!是名彼天於五種事而得清淨。

淺解:佛告舍利弗,彼人生天有哪五種清淨勝於其他天人。

一者,於諸天人中,身體格外殊勝莊嚴清淨。

二者,於諸天人中,有殊勝的大威德。

三者,於諸天人中,得念心常生清淨智慧。

四者,於諸天人中,得殊勝種種隨心如意事。

五者、於諸天人中眷屬稱心如意,心得欣喜。

舍利弗!此為彼人生天之後得到的勝於其他諸位天人的五種利益。

原經文: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:

彼天獲得光明身,具足功德他尊重,

與千天子為上首,以燈施佛支提故。

所聞天聲常稱意,哀美殊妙勝余天。

具足第一勝念慧,復得最上勝眷屬。

隨彼天子所行處,一切諸天皆欽仰。

本昔修習何等業,今得如是熾然身?

有樹皆名上歡喜,周匝光照猶如月,

彼天感得是妙樹,持此莊飾天宮園。

無量諸天皆驚怪,今此樹花名何等?

猶如燈明光照曜,普出如意妙薰香。

彼天所有諸眷屬,以彼樹花莊嚴身,

彼於無量億天中,光明照曜猶如日。

淺解:這時佛說偈言,重複上面所說經文。偈言大意是說:彼天獲得的光明身體具足功德,令其他天人尊重。以佛前施燈的緣故,於眾天子中最為上首。並感得有名的“上歡喜樹”光明如月,以此來裝飾天宮中的園林。

佛支提:即是無有佛靈骨舍利的佛塔。


(八)不墮三惡道

原經文:復次捨利弗!於佛塔廟布施燈明生三十三天已,彼天自知:如是時中我住於此,如是時中我當命終。彼勝天子臨命終時,於其眷屬及余天眾,說法勸化令其欣喜。於彼天宮捨壽命已不墮惡趣,生於人中最上種姓、信佛法家。是時世間若無佛者,亦復不在輕取吉凶邪見家生。

淺解:佛告訴捨利弗:於佛塔寺、或佛像前布施燈明之人,得生三十三天後,能自知:我在天上能住多長時間,何時我當命終。當臨命終時,這位天子能說法勸化自己的眷屬及其余天眾,不令他們心中憂愁,令其心中歡喜。此人於天上捨命終後,不墮三惡道,生於人間名門旺族信佛人家。世間若無佛住世,也不會生在邪見人家。

 

原經文: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:

彼天生得如是智: 知爾許時天中住,

 彼天亦復能自知, 我今未幾當命盡。

 五種死相出現時, 彼天壽命臨欲絕,

 即為億天眾說法, 遠離愚癡心不憂。

 於天眾中作是言, 諸有無常亦無樂,

 或有生者或有死, 不念將死說是法。

 彼諸眷屬皆悲惱, 無量天眾亦復然,

 雖復見已五種相, 自念功德不憂愁。

 在彼天宮命絕已, 尋即下來人間生,

 住胎出胎念不亂, 常受快樂無苦惱。

 生已便得宿命通, 悉能憶念本來處,

 念人中苦不貪樂, 須臾死來見逼切。

 彼念天中果報已, 於此人間不為樂,

 天中尚苦況復人, 諸有不堅常流動。

 彼人及其成立已, 必當捨家而出家,

 心常不行惡覺觀, 彼當獲得如是果。

 世世恆得宿命通, 亦常不作諸惡業,

 必定出家持淨戒, 此是彼施燈明果。

 恆常不盲及攣躄, 眼一切時不暗昧,

 身亦無病無惡聲, 心常黠慧不愚惑,

 又復恆常無眼患, 所在受生眼不眇(秒)。

 不無一眼及瞎眼, 彼眼亦常不濁亂,

 眼目修長黑白分, 猶如淨妙青蓮葉。

 眼淨能見微細物, 如彼明徹摩尼珠,

 無量阿僧祇劫中, 得淨肉眼不失壞,

 彼亦常無眼諸病, 此是奉施燈明果。

 善印善根善諸論, 於諸工巧悉究了,

 彼有智人善觀察, 妙慧能見第一義。

 善觀諸有不自在, 於佛法中得照明,

 普見一切佛世尊, 見已恭敬修供養,

 生生得勝端正色, 親戚眷屬皆敬愛。

 得大財寶力自在, 及得不壞諸眷屬,

 如彼燈明能破暗, 熾燃照曜遍諸方。

 彼人光明亦如是, 不為暗冥所隱蔽,

 若於佛塔起信心, 施勝燈鬘及璎珞,

 施燈明時心清淨, 獲得人中最勝尊。

 端正殊妙甚可愛, 一切世間所喜樂,

 心不輕取於吉凶, 亦不樂於世左道,

 世間所有諸惡見, 及邪道等不信受。

 若為國王恆知足, 不貪他土興戰诤,

 常無苦惱亦無憂, 亦復無有諸惱熱,

 彼無一切諸退失, 復無惡名無衰惱。

若為王臣所發言, 王及國人無不信,

 身常無有羸瘠病, 不作黃門不非道,

 身相具足安樂住, 患苦不能著其身。

 亦復不見諸惡夢, 臥覺一切常安隱。

 生生能得諸伏藏, 供養一切佛支提。

 諸佛功德無有邊  彼人所得亦如是。

淺解:這時佛說偈言,重復上面所說的經文。偈言大意是說:於佛塔寺、或佛像前布施燈明的人,生三十三天後,能知自己何時命盡。天人五種死相出現時,其人心中自念往昔所修功德,心不憂愁,並能為無量天眾說法。於天眾中言:“世間無常,有生就有死。”在彼天宮命終後,下生人間,住胎出胎心念不亂,常受快樂,無諸苦惱。所生之處其心黠慧、不愚眛,身無病,音聲好,眼不濁亂,不會有眼病,或眼盲。下生便得宿命通,能知道我從何處來。其人了知人世間苦,不貪人間五欲樂:心中常想:我在天中所享樂報,人間之樂又算得了什麼?我當捨家出家修行。其人出家後,心中無有惡念,不作諸惡,持佛淨戒。此皆是施佛燈明的果報。

解:天人現五種死相:1腋下出汗。2天衣垢膩。3不安本座。4花冠萎黃。5天女遠離。


  (九)施燈得四種可樂之法

原經文:捨利弗!若有眾生於佛塔廟施燈明者,得於四種可樂之法。何等為四?一者色身。二者資財。三者大善。四者智慧。捨利弗!若有眾生於佛支提施燈明者。得如是等可樂之法。

淺解:佛告訴捨利弗:若有眾生於佛塔寺施佛燈明,所生之處福德隨身,又能得於四種隨心喜樂之法。

一者,所生之處身得大力,殊勝圓滿具足莊嚴。

二者,所生福德人家,資財豐足,衣食無缺。

三者,其心善良常慈念眾生,不造諸惡。

四者,生生世世能得宿命通智慧。

佛告捨利弗:若有眾生於佛塔、佛形象前施燈,能得如此四種利益。

 

原經文:爾時如來欲重宣此義復說偈言:

身傭圓滿具大力, 不與他人共戰诤,

 遍游諸方無惱者, 由燈奉施佛支提。

 生於大富上族家, 具足功德人所敬,

 生生恆得宿命智, 由燈奉施佛支提。

 於諸眾生常悲念, 發言眷屬皆敬受,

 心無損害恆調柔, 常不造作惡道業。 


(十)施燈得四種清淨

原經文:復次捨利弗!若有眾生供養佛塔,得四種清淨。何等為四?一者身業清淨。二者口業清淨。三者意業清淨。四者善友清淨。捨利弗!

淺解:佛告訴捨利弗:若有眾生燃燈供養佛塔、佛形象,所生之處能得四種清淨。一者,得身業清淨。二者,得口業清淨。三者,得意業清淨。四者,得善友清淨。


(十一)大乘施燈得八種可樂勝法

原經文:捨利弗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住於大乘,於佛塔廟施燈明已,彼世世中得於八種可樂勝法。何等為八?

一者,獲勝肉眼。

二者,得於勝念,無能測量。

三者,得於勝上達分天眼。

四者,為於滿足修集道故,得不缺戒

五者,得智滿足,證於涅槃。

六者,先所作善,得無難處。

七者,所作善業,得值諸佛,能為一切眾生之眼。。

淺解:捨利弗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住於大乘,於佛塔寺佛前奉施燈明,以此施燈善根回向菩提,生生世世所生之處,得於八種可心隨意勝上之法。哪八種法呢?

一者,於世度生,能得殊勝肉眼。

二者,得於殊勝他心通,知人心念,無能測量。

三者,得於殊勝天眼通。

四者,棄惡修善發菩提心,受持佛戒得持戒圓滿不缺漏戒法。

五者,得漏盡通,智慧滿足,證於涅槃。

六者,依此施燈善業,不生1、地獄。2、餓鬼。3、畜生。4、北俱盧洲。5、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的凡夫天。6、盲聾喑啞。7、世智辯聰。8、佛前、佛後,二佛中間無佛法之處。

七者,依此施燈善業,得值諸佛在世,聽聞佛法,能為大眾演說,作一切眾生的教導師。

彼世世中:施燈者生生世世中。

可樂勝法:可心樂意殊勝之果。

 

原經文:八者,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以彼善根得轉輪王所得輪寶,不為他障。其身端正。或為帝釋,得大威力,具足千眼。或為梵王,善知梵事,得大禅定。捨利弗!以其回向菩提善根,得是八種可樂勝法。

淺解:八者,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以佛前施燈善根,來生得轉輪王位,所得輪寶一切天人、阿修羅、鬼神等不能障礙,其身端正。若為忉利天天主,有大威力,具足千眼。若為大梵天王,善知梵天諸事,得大禅定,生上界天。捨利弗!此為大乘人施燈善根回向菩提,所得的八種可樂勝法。


(十二)大乘施燈得八種無量

原經文:複次舍利弗!住於大乘善男子、善女人,復得八種無量勝法。

一者,得於無量佛眼。

二者,得於無量如來神通。

三者,得於無量佛戒。

四者,得於無量如來三昧。

五者,得於無量如來智慧。

六者,得於無量如來解脫。

七者,得佛無量解脫知見。

八者,得入一切眾生心所樂欲。

舍利弗!善男子、善女人於佛塔廟奉施燈明,能攝如是無量勝報。

淺解:佛告訴舍利弗:修學大乘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於佛前塔寺奉施燈明,以此施燈善根回向菩提,又可得於八種無量勝上之法。

一者,得於無量佛眼,見法界諸佛土世界。

二者,得於無量如來神通。

三者,得於無量佛戒。

四者,得於無量如來三昧。

五者,得於無量如來智慧。

六者,得於無量如來解脫。

七者,得於如來無量解脫知見。

八者,得隨眾生心意,調服一切眾生。

舍利弗!善男子、善女人修學大乘,於佛塔廟奉施燈明,以此施燈善根回向菩提,能得如來無量功德勝報,攝服一切眾生。


(十三)持燈奉施法師得八種無量資糧

原經文:複次舍利弗!若有眾生見說法者作如是念:云何令彼常得宣說顯示佛法?以燈施彼。施油燈故,令說法者得施法燈。作是念已,持燈奉施。以此布施燈明善根,得於八種無量資糧。何等為八?

一者,得於無量正念資糧。

二者,得於無量大智資糧。

三者,得於無量信心資糧。

四者,得於無量精進資糧。

五者,得於無量大慧資糧。

六者,得於無量三昧資糧。

七者,得於無量辯才資糧。

八者,得於無量福德資糧。

舍利弗!是名施燈八種資糧。亦復得於四無礙辯,乃至次第得一切種智。

淺解:佛告訴舍利弗:若有人於傍晚見有人說於佛法,心中念言:我當奉施燈明,令說法人施大眾以法燈,宣說佛法不斷。作是念已持燈奉施。其人以此布施法師燈明善根回向菩提,得於八種無量資糧。哪八種呢?

一者,眾生在於世間,心中正念最難得,今依此施燈功德,得正念常常在心。

二者,眾生在於世間,不能了達有為世間的事理,今依此施燈功德,得於大智,了達有為世間的種種事理。

三者,眾生在於世間,信佛之心最難生,依此施燈功德,能得信心增上,信受佛語。

四者,眾生在於世間,無量劫隨懈怠心、順生死流,聞法修學不能精進,半途而廢,難得成就。今依此施燈功德,能得於無量精進。

五者,眾生在於世間,不聞佛法,不能了達無為出世間的事理,今依此施燈功德,了達無為出世間的種種事理。

六者,眾生在於世間,心無正念,定心難得,今依此施燈功德,能得於無量三昧。

七者,依此施燈功德,眾生在於世間能得無量辯才。

八者,依此施燈功德,眾生在於世間,能得無量福德。

舍利弗!這就是見有人說法,於法師前施燈所獲得的八種資糧。其人又復得於四種無礙辯才。以此為修因,乃至漸次得於無上菩提——成佛。

大智:了達有為世間的種種事理。

大慧:了達無為出世間的種種事理。

資糧:今生來世修學道路上所獲得的種種利益。

文章標籤

因果研究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nepal-401_1920 (1).jpg

點燈能滅千年闇,積聚無量無窮盡

 

「過去佛陀在世時,有許多傑出的弟子,他們的長處各有不同,例如舍利弗是智慧第一、目犍連是神通第一,而阿那律則是天眼第一,他能清楚的觀看到三千大千世界,連非常微細的地方都能夠看得很清楚。

 

阿難知道了,就問佛說:『世尊,請問阿那律前世有何因緣,使他今世能夠有如此的天眼呢?』

 

佛回答說:『在過去約九十一劫前,毘婆尸佛入涅槃後,那時阿那律是一個盜賊,他便到佛塔中去,想盜取財物。當他來到佛塔時,佛前的燈火已經快要熄滅了,他見了便趕緊以劍將燈蕊撥正,使燈火又恢復了光明。盜賊看著燈火,忽然感受到佛燈光明的威力,心裡不覺肅然起敬。他想,別人都願意拿物品來供佛了,我哪裡有偷盜的道理呢?因此,他就放下偷盜的念頭離去了。

 

就是因為他將佛前的燈調整好,使燈火能繼續散發光明的這個因緣,所以之後的九十一劫都能夠生在好人家,並使他逐漸除去原來的習氣,福報也不斷增加。到了今生,還能夠遇到佛,並且出家修道,得阿羅漢果,而在眾人之中也是天眼第一,能夠目清一切。

 

阿那律尚且都能夠從盜賊獲如此殊勝的果報,更何況是誠心在佛前點燈供養之人,其所獲得的福德更將是無量無邊了!』」

 

—改編自《譬喻經.第二卷》 

壹、點燈功德與感應

 

經上記載,如果我們常在佛塔、寺廟中虔誠地燃燈供佛,會有下列的果報:

 

1、雙目、四肢永遠完好不生缺陷。

2、身無病痛,嗓門柔軟聲音妙好。

3、心地清明聰慧,不為愚痴所轉。

4、視力良好如摩尼珠能照微細物。

5、眼珠、角膜、結膜,永好不壞。

6、生活安穩衣食豐足,心無所懼。

7、身心自在,善財善寶滾滾而來。

8、可獲美麗的瓔珞及幽美的林園。

9、身體健康強壯,充滿生命活力。

10、不會與他人發生口角,打鬥事。走遍全球,都不會生無明煩惱。

 

 

 

一、《施燈功德經》又說:在佛塔、佛殿或佛堂布施明燈的人,可以得到無數的福報。臨命終時,會產生三種智慧:

 

1、 憶念善法而不忘失。平生所造的福德善事,會自然浮現心中。

2、心生歡喜,開始念佛。

3、身心清淨而沒有苦惱。(神識離開身體時,沒有病苦。)

 

二、命終時,可見到四種光明:

 

1、日輪圓滿湧出。

2、清淨的月輪圓滿湧現。

3、見到許多身上有光芒的天人坐在一起。

4、見到佛在菩提樹下成道、也看見自己在佛前恭敬合掌。

 

三、得到下面四種可樂的福德:

 

1、相貌莊嚴。   2、資財充足。

3、有大善根。   4、有大智慧。

 

四、得到四種清淨:

 

1、身業清淨。    2、口業清淨。

3、意業清淨。    4、善友清淨。

 

五、得到八種快樂的果報:

 

1、眼睛明亮美好。

2、觀念正確。

3、具足天眼,可看見遙遠或細微的事物。

4、不會破戒。

5、智慧圓滿,證得涅槃。

6、行善業沒有困難或阻礙。

7、常能見佛,做一切眾生的眼目。

8、當轉輪聖王、忉利天天王或大梵天王。

 

六、得到八種無量的果報:

 

1、得到佛陀無量的眼光。

2、得到無量的神通。

3、得無量的佛戒。

4、得如來無量的三昧。

5、得如來無量的智慧。

6、得如來無量的解脫。

7、得如來無量的解脫知見。

8、得明白一切眾生的興趣或嗜好。

 

七、獲得八種無量資糧:

 

1、得無量正念資糧。     2、得無量大智資糧。

3、得無量信心資糧。     4、得無量精進資糧。

5、得無量大慧資糧。     6、得無量三昧資糧。

7、得無量辯才資糧。     8、得無量福德資糧。

 

八、如果有善男子、善女人於如來前見到他人布施燈具,若能以清淨心,起隨喜心,合掌讚嘆布施燈具點燈的人,光是以此隨喜讚嘆之善根,還可以得到八種增上之法:

 

1、得增上色—相貌端正;

2、得增上眷屬—得菩提善法眷屬;

3、得增上戒—能憶持戒法永不忘失;

4、於人、天中得增上生—於人天果報往生善處;

5、得增上信—於佛法得不壞淨信;

6、得增上辯—於佛法真理了了分明,得無礙智慧;

7、得增上聖道—能得無上解脫道;

8、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—成就無上等正覺。

 

九、《佛說施燈功德經》還說:

 

「舍利弗!彼施燈者,所得福聚無量無邊,不可算數,唯有如來乃能了知。舍利弗!然少燈明福德尚爾,不可算數,況我滅後於佛塔寺,若自作、若救他作,或然一燈、二燈乃至多燈,香花、瓔珞、寶幢、幡蓋及餘種種勝妙供養!」經文的意思就是說,於廟塔諸佛像前而設供養,奉施燈明乃至少以燈炷或酥油塗染,持以奉施,其燈明唯照道一階,如此福德非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了知,彼施燈者,所得果報福德之聚,無量無邊不可算數,唯佛如來乃能知也。

 

十、《佛說施燈功德經》:

 

「於廟塔諸佛像前而設供養,奉施燈明乃至少以燈炷或酥油塗染,持以奉施,其燈明唯照道一階,佛告舍利彿,如此福德非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了知,被施燈者,所得果報福德之聚,無量無邊不可算數,唯佛如來乃能知也。」

 

◎諸經上也記載布施燈具和光明有數十種福德:

 

一、《布施經》記載:布施燃燈的人,將來天眼清淨、智慧明了。

 

二、《業報差別經》說:以恭敬心布施燈具,可得十種福德:

 

1、宛如明燈一般地照亮世間。

2、眼睛沒有疾病。

3、容易證得天眼通。

4、分辨善惡的智慧。

5、不會發生糊塗昏暗的事情。

6、不易受到外在事物所迷惑。

7、不會出生在幽暗昏庸的地方。

8、有大福報。

9、命終生天,尤其是往生忉利天。

10、速證涅槃。

 

三、在《陰騭文廣義錄》的下卷說,布施燈光的人會有下列六種果報:

 

1、眼得明目,因為有了燈光,眼前的道路就可看得清楚。

2、心常歡喜,因為有了燈光,人們走路可以無憂無慮。

3、身體潔淨,因為有了燈光,走路就不會踩到污泥。

4、沒有畏懼,因為有了燈光,走路就不怕狼狗的吠叫。

5、沒有病痛,因為有了燈光,走路時不致於跌倒摔傷。

6、命得長壽,因為有了燈光,走路不致於墮落溝坑而喪命。

 

四、奉施燈明者死後出生在忉利天,安享福報,自知宿命。天福事盡,不墜惡道。投生做人,出生在尊貴的佛化家庭。得四無礙辯,乃至次第得一切種智。

 

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※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

 

貳、點燈的意義與經典中記載的感應故事

 

佛教點光明燈,有別於一般民間信仰「花錢消災」、「改運祈福」等觀念,其中蘊含甚深法義。大致來說,佛前供佛可分成兩種:一是修法或誦經禮拜,放置在佛前燃燒的油燈,例如酥油燈;另一種是「長明燈」(又名「無盡燈」,這是不分晝夜、保持恆常光明的。現今一般佛寺所點的光明燈,就是屬於「長明燈」。

 

有關點光明燈獲得無量功德的故事,在經典中多處記載著,以下列舉數則:

 

【一】《菩薩本行經》中記載:

 

「佛說:我在過去無數劫以來常捨身命,因此在世間生為國王。那時我曾經命侍者持刀,在我身上剜肉挖洞,以放置千燈。也就是將身上的肉一一挖下來,使每個洞深都如銅錢大小一般,並將酥油倒入,做成千燈。

 

等到燈蕊都安置好之後,國王對身旁的婆羅門說:『請先為我說法,然後再點燈。』婆羅門便對國王說了這麼一段偈語:

 

『常者皆盡,高者亦墜,合會有離,生者有死。』

 

國王聽了之後非常歡喜的說:『今日為了佛法,我以身為燈供佛,我不求後世的榮華富貴,亦不求聲聞、緣覺之果位,以此功德,我願求無上正真之道。』發願之後,大千世界即發生六種震動。

 

當身體點燃千燈之後,一切天上的帝釋、梵王、輪王等皆來慰問,他們問國王:『身體點燃千燈,不會疼痛嗎?是不是後悔了?』

 

國王回答:『不覺得痛,也沒有悔恨。』

 

諸天王懷疑道:『如何證明你不後悔呢?』

 

國王立刻的誓言:『我發願以燃千燈求無上之道的心,十方諸佛如果清楚明瞭,請讓我身上所有的傷口立即痊癒!』

 

話才說完,國王身上的傷就真的立刻完全恢復了!連一點疤痕也沒有。諸天王及其無量的眷屬庶民們,看了都非常歡喜,並且異口同聲的讚歎國王,從此後更加奉行十善道!」

 

【二】《在阿闍世王受決經》中記載:

 

「在阿闍世王的時代,有一次阿闍世王供養佛陀吃飯之後,佛陀就回祇洹精舍去了。

 

阿闍世王便和耆婆商討說:『我已經供養彿陀食物了,還有什麼更好的供養嗎?』

 

耆婆回答:『那麼只有多點燈了。』

 

國王聽了,就立刻命令屬下準備上百斛(十斗為一斛)的麻油和燈具,一路從王宮大門點至祇洹精舍。

 

當時有一個貧困的老婦人見到國王作這樣的功德,心裡感到很歡喜,為了感恩,她便將乞討得來的一點錢會去買油。

 

油店老闆見他來買油,便問說:『老媽媽,您這麼窮困無依,好不容易乞討來的錢,怎麼不去買食物填飽肚子,反而拿來買油呢?』

 

 

老婦人回答:『我聽說能夠生在有佛的時代,是非常難能可貴的,要一百劫才能遇到一次啊!我這輩子有幸能夠遇到佛,但卻因為太貧困無法供養,真是遺憾!現在國王做這樣的大功德,雖然我很窮,但也很想點一盞燈供佛,希望來世能夠有點福報。』

 

店主聽了很受感動,就成全她的心意,雖然老婦人只有二個錢,只能買二合的油(一合為十分之一升),店主特別多給她三合,加起來便有五合了。老婦人便歡喜的帶著油去點燈了。

 

然而,五合的油也只夠點半個晚上的燈,老婦人因此發願道:『如果來世我能夠成佛,必定要使油能燃燈整夜光明不滅!』說完就行禮離去了。國王所點燃的燈,有的明、有的滅,但是老婦人所點的那一盞燈,燈火卻特別的燦爛明亮,比其他的燈都還殊勝,而且過了一整夜之後,油也都沒有燒盡。

 

到了隔天早晨,佛陀對弟子目犍連說:『天已經亮了,可以將燈熄滅了。』

 

目犍連便遵照佛陀的意思,將燈一一熄滅。這時所有的燈都被目犍連吹熄了,只有老婦人點的那一盞,吹了三次還是不熄,目犍連於是以袈裟去搧,燈火卻更加光明,接著他又運用神通,引來了風然後乘著風勢去吹,而這盞燈火卻燒得更熾盛光亮了,其光明不但照亮了三千大千世界,更上達梵天之上,都能看見這盞燈火的光明!

 

這時佛陀對目犍連說:『停下來吧,這盞燈含有未來佛的光明功德,不是你的神通可以熄滅的。這位婦人在過去世曾供養一百八十億的佛,過去的佛已經為她授記了。但她前世因為都在佛法上修行用功,沒有時間慈悲佈施,所以今生貧窮沒有財富。但是三十劫後她將會成佛,名為須彌燈光如來至真等正覺。到那時,世間沒有日月,但人們身上皆會發出光亮,互相照耀,如忉利天一般。』老婦人也聽到佛說的話了,因此非常的歡喜,向佛禮拜後便離去。

 

阿闍世王聽說此事,便問耆婆說:『我做的功德這麼大,佛都沒有為我授記。這婦人只不過點了一盞燈,佛就為她授記?』

 

者婆回答說:『這是因為,您所做的功德雖然很多,但是心意並不專一,不如那位婦人有那樣一心敬佛的心意啊!』

 

阿闍世王聽了之後,決定要更加的認真,便重新以至誠懇切的心點燈供佛。

 

佛便為國王授記說:『八萬劫之後,劫名為喜觀,國王將成佛,佛號為淨其如來。』

 

阿闍世王八歲的兒子栴陀和利,聽到父親已經授記非常的歡喜!立刻將身上的寶物都取下來,分別放在佛陀的身上,並對佛陀說:

 

『希望這些能潔淨、光亮佛的住所。希望我當金輪王時,也能供養佛,而佛涅槃後,我能承續為佛!』

 

佛陀回答:『很好,必能如你所願,你將成佛名為栴檀如來。』」

 

【三】《賢愚因緣經》中記載:

 

「阿難曾經請教佛陀:『世尊,不知您過去世曾種下何種善根,才得到今日無量明燈供養的果報?』

 

佛陀回答道:『在過去二阿僧祇九十一劫前,此世間有個國王名叫波塞奇。他的第一位夫人生了一個太子,不但身體是紫金色,而且相貌十分莊嚴。太子長大之後,果然出家成佛,教化的眾生也非常多。

 

那時國王便請佛和僧侶們到宮中接受供養三個月。其中有一位名叫阿梨蜜羅(晉言聖及)的比丘,是這三個月點燈的護法施主,因此他每天都到城中去化緣,以求取燈油及燈蕊等用具。

 

國王有個女兒名叫牟尼,她在皇宮的高樓上,每天都見到這位比丘每天在城中奔走,心裡便對他生出敬意,便派人去問這位比丘是負責什麼工作。

 

比丘對來人回答:『我負責的是這三個月中為佛、為僧點燈的工作,因此每天都要去向人求取燈油及燈蕊等用具。』

 

派遣的人回報公主之後,公主歡喜的說:『從今之後,請他不用再去行乞了,我會供養一切點燈所需的。』比丘也答應了,從此以後,公主便經常派人送燈具給比丘,比丘也非常誠心敬意做好點燈供養的工作。

 

後來佛知道了,便為聖及比丘授記說:『你於未來世將會成佛,佛號為定光如來。』(其他經典名燃燈佛)

 

牟尼公主聽說此事,心想:『點燈供佛的用具,都是我供養的,比丘已得到授記,我卻沒有。』因此她便到佛前去,對佛說及此事。

 

佛聽了也為牟尼公主授記:『你在未來二阿僧祇九十一劫之後,當得作佛,名為釋迦牟尼,並且十號具足。』

 

公主聽了非常的歡喜,身相也化為男子,他便在佛足前恭敬頂禮,祈求出家為沙門,佛就了他的心願,從此他使開始精進的修行了。

 

就是因為過去世這樣佈施點燈的功德,此後的無數劫中,我都能享有極大的福報,無論在天上或人間都能受福,身相也超乎常人殊勝,到今世終於成佛,這就是點燈的果報啊!」

 

【四】《譬喻經》中記載:

 

「過去佛陀在世特,大弟子目犍連曾經到忉利天中,去帝釋的花園裡遊行觀賞。他在花園裡看見一位天女,不但相貌莊嚴,而且全身散發出閃耀的光明,非常的與眾不同。

 

目犍連便問她:『你的前世曾有何種因緣,今生能有這麼殊勝的福報?」

 

天女回答道:『我前世原是瓶沙王宮中的侍者,當時王宮設中有供佛的精舍,我常在夜晚時,看見佛塔中昏暗沒有光明,就去點燃油燈,使精舍明亮起來。就是這樣的因緣,所以今生受此報身,不但身體光明燦爛,而且到天上來享福,真的是無上的快樂啊!』」

 

【五】《大智度論》中記載:

 

「如果有人偷盜佛塔中的明珠,或偷盜佛塔裡的明燈,那麼他死後將墮地獄。如果出生為人,則將世世為盲人。」

 

【六】《灌頂經》中記載:

 

「救脫菩薩曾對佛說:

 

『如果世間的人若有因病在床、苦惱而無人救助者,我當勸請眾生,必須齋戒七日七夜,一心受持八戒,一日六時皆繞佛拜佛,讀誦經典四十九遍。並燃七層的明燈,懸掛五色續命神旛。』

 

阿難聽了問道:『準備續命神旛燈的法則是如何呢?』

 

救脫菩薩回答:『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五色的神旛,四十九尺大小,燈也一樣。七層的燈,每層七個燈,每個燈要像車輪一樣的大小。人們如果遭到苦厄危難,被關在牢獄、或枷鎖著身,應該立刻建造旛燈,放各種的眾生數量至四十九,便可以渡過危難,並且不再被橫事或惡鬼所困擾了。』」

 

【七】《超日月三昧經》中記載:

 

「有一次日天王與無數天人來到佛陀的住所,向佛頂禮問道:

 

『世尊,請問是何種的因緣才能生為日天王,而能照耀天下?又以何種因緣而能生為月天王,而能照亮黑夜?』

 

佛陀回答:『四天王過去世成就四種善行:第一、經常歡喜佈施;第二、注意修行並謹言慎行;第三、持守戒律而沒有違犯;第四、經常於寺廟中燃燈供佛。此外,並常供給父母、僧人、修行人光明,又身口意三業常守十善,即可得此果報。』

 

佛陀接著說:『又有四種條件可以生為月天王:第一、對於貧困的人經常佈施;第二、奉持五戒;第三、恭敬侍奉三寶;第四、夜晚時常設明燈於君王、父母、師長等人之前。』」

 

【八】《摩訶僧祇律》中記載:

 

「佛說:『從現在開始,若要點燃燈火時,應該注意,要把火先放在一旁,然後依序點燈。應當先點燃舍利及佛像前的燈火,禮拜之後,再退出,並繼續點其他地方。要將火熄城滅,不可立刻熄滅,應當先說:諸大德,要熄燈了。並且不可以口吹熄(這是因為怕吹氣時會傷害到食火蟲)。應當將燈心折入油中熄滅。下午次點燈特,應當先大聲說:諸大德,要點燈了。如果沒有依照這樣點燈,就是有失威儀。』」

 

【九】《三千威儀經》中記載:

 

「燃燈有五件應該注意的事項:第一:應當以潔淨的布擦拭,使裡外都很乾淨;第二、應當用乾淨的燈蕊;第三、應當自己製作麻油;第四、油脂不能太滿,也不能太少;第五、應當放在安全之處,不要懸放在妨礙人行的地方。」

 

【十】《增一阿含經》中記載:燃燈供佛,授記成佛。

 

有一位長老比丘,因年老力衰,自覺無法勝任刻苦的禪修,於是天天托缽乞得麻油、燈燭來供養寶藏如來,由於持燈油供佛的無上功德,寶藏如來授記他將在無數阿僧祇劫後成佛,號曰燈光如來。

 

【十一】《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》中記載:

 

以油燈、燭火供佛,能獲得大福報、天眼、於善惡法得善智慧、流轉世間,但常不在黑闇之處、速證涅槃等十種功德。

 

【十二】《雜寶藏經》中記載:燃燈供佛塔寺,獲最勝功德

 

有一位女子,在七月十五日,佛陀所要經過的街道,點燈供養佛陀,阿闍世王因為被提婆達多的惡言所煽惑,聽到有人點燈供佛的消息,十分憤怒,就用利劍砍殺那位女子的腰部,那女子死後投生在忉利天宮,成為容貌特別美麗的天女,不但擁有金色的身體,而且還時常發出悅人的光芒。後來又從天宮下來聽釋迦牟尼講經說法,而證得初聖果。

 

【十三】《燈指經》中記載:

 

「過去在王舍城中有一位長者,他的家境非常富裕,倉庫裡都堆滿了各種金銀財寶,並且也時常幫助出家人,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兒子,因此時常向神祇祝禱祈求。

 

不久,他的夫人果然懷孕了,並且順利的生下一個兒子。這個兒子過去世累積了很大的福報因緣,一生下來其中一隻手指就發出異常的光亮,竟可照亮至十里之遠!

 

父母親都感到非常的歡喜,立刻舉辦盛大的宴會,邀請親朋好友共同來慶祝,並且為兒子取名字,由於他的手指光亮,就取名為燈指。來參加的親友們,無不爭相著看燈指,並紛紛讚嘆這真是世間難得的異相!

 

其中,有一位博學多聞、無所不知的婆羅門,名叫婆修,他看了燈指後,笑著說:『這孩子應該是那羅延天(印度古神)或帝釋天子等諸大德來投生的。』

 

長者夫婦聽了更加歡喜!因此又舉辨七天的大布施法會。後來這件事全國都知道了,並且也傳到國王的耳裡。

 

阿闍世王聽說此事,便派人至長者表中,將燈指帶回宮。他們回到皇宮時,正巧阿闍世王在舉辦宴會,因此不能通報,遣將只好帶若燈指在門外等著。但是,由於燈指所發出的光芒照亮了整個皇宮,包括阿闍世王、宮中所有的人及一切物品,都被照成了金色!

 

阿闍世王覺符奇怪,便問道:『這道光是從何而來?為何忽然照至宮內?難道是釋尊為渡化眾生而來到皇宮,或是帝釋天子降生嗎?』便派屬下到門外去查看。

 

不久屬下回來向國王稟告:『啟秉大王,是您要見的那個小孩,現在正在門外。那小孩被乳母抱著,手放在乳母的肩上,因為他的手指發出很強的光,所以才照亮了整個皇宮。』

 

國王一聽便說:『趕快叫他們進來!』

 

國王見到燈指,便執起他的手仔細的查看一番,又詳加觀察他的相貌。

 

看完後他不禁歎賞的說:『佛教以外的六種外道都說沒有因果,真是胡言亂語!如果沒有因果,這個小孩的手指怎麼會有光呢?這些欺騙眾生的外道,一定會墮惡道的。這個小孩一定是宿世有很好的福德因緣,今生才有違麼殊勝的果報,可見佛說的話是真實不虛啊!如果不曾修福,哪裡會有這種異相呢?』

 

又說:『這個小孩發出的光亮,或許是因為日光、或許是因為月光,如果要明確的檢驗,應該在夜晚才行。』

 

因此到了天黑以後,國王就把燈指放在一頭大象的背上,讓他們先走在前,然後國王與大臣們則到花園裡去。沒想到燈指所發出的光明,一樣照亮了整個花園,包括園子裡的各種珍果、花卉、鳥類,每一樣都能看的清清楚楚,與白天沒有二樣!

 

國王見了歡喜的說:『佛所說的道理,真是奇妙啊!今天見到此情此景,使我對因果有更大的信心了,並且深感六種外道的愚癡。也因此我對佛陀更加的崇敬。』

 

這特,天已經漸漸亮了,國王仍今人將燈指抱回宮中。因為對此事感到很歡喜,國王便賞賜給燈指許多珍寶,再派人送他們回家。

 

幾年以後,燈指逐漸長大。這時長者也開始籌辦親事,他準備了許多豐盛的聘禮,並仔細的挑選了一戶門當戶對的有錢人家,就這樣給燈指取了一個美麗的妻子,因此也家業更加的盛大。

 

但是,有盛就有衰,有合就有分。不久,燈指的父母相繼過世了。譬如日到沒處暉光潛翳。如日既出月光不現。如火為灰熾焰永滅。強健好色為病所壞。少壯之年為老所侵。所愛之命為死所奪。

 

由於燈指是在富裕安逸的環境中長大,因此好逸惡勞,整日與損友到處遊玩、耽溺酒色,用錢更是揮霍無度,而且,倉庫裡的貨物因無人料理,也逐漸損壞。

 

後來王舍城舉辦一年一度的大活動,燈指也穿著整潔的服裝前去參加。這時,盜賊們知道燈指不在,就趁機到他家劫取財物。等到燈指回來後,才發現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被洗劫一空,什麼也沒有了!見到這種情景,他嚇得昏倒了,一旁的人對他潑水,才逐漸醒來。

 

燈指醒來後開始憂愁的哭泣,他心想:『我父親過去治家修業、辛勤工作累積了許多財當,生了我之後,就是希望我能夠好好繼承家業,但是,為何我卻是好吃懶做、遊手好閒,以至於被人欺負,父親留下的財富一旦喪失,我就什麼都沒了!』

 

這時,燈指手上的光也熄滅了,並且,妻子棄他而去、傭人逃走、親友也都避不見面、斷絕往來,原來笑臉相迎的人們也都變得像仇人似的看他。貧窮的人就像是餓鬼一般,人人害怕走避,一切原有的青春、過去的身分地位、家族的德行,全都毀於一旦。

 

燈指心想:『我現在所遭遇的困境,真是人間少有啊!雖然很想死,但又不能自殺,到底該怎麼辦,我才能活下去呢?』

 

他又想:『大家最討厭的工作,不過就是抬死屍。』有人聽說了,就要燈指去抬死屍。

 

燈指將屍體放好,然後將他抬起來,要到墳塚間去丟棄。到了墓地,正要丟棄時,沒想到這個死屍突然緊緊的抱住燈指不放!燈指想盡辦法,都無法卸下這個死屍,就好像被黏膠黏住似的,緊貼在他的背上。

 

燈指見狀,心裡感到非常害怕,他想:『我背著這具屍體,要怎麼活下去呢?』

 

於是他就跑到附近的栴陀羅村對人說:『誰能幫我把這具屍體搬下來,我就再僱用他。』

 

許多村民都來了,但是大家想盡辦法都沒有用,屍體還是黏在燈指的背上。其他的人看了,就罵燈指說:『你這個瘋子,為何抬著死屍到我們村子裡面來?』

 

於是村民們紛紛拿起石頭、木棍攻擊他,燈指被打的全身是傷,他無處可逃、又痛又怕!有人可憐他,把他帶到城門口。

 

守門人看了,也對他加以驅趕阻攔的說:『你這瘋子,身上背著死屍竟然想進城!』

 

燈指看自己被打的全身是傷、非常落魄,忍不住傷心的大聲哭泣,連哭邊說:『我因為窮困,才做這低賤的工作,沒想到又遭到更多的打擊,我寧願死了,也不想揹著屍體活著啊!』守門人聽了,心裡感到十分同情,才放他進城回家。

 

原來在他家裡聚集了一些同乞討的窮人,而這時大家看到燈指背著屍體回來,全都嚇跑了。燈指進了家門之後,沒想到屍體竟然自動掉下來了,他非常驚恐害怕!又嚇昏了,過了很久才醒來。

 

這時他看著屍體,突然發現屍體的手指竟是黃金所做,雖然心裡害怕,還是用刀去試了一下,見刀子割不下去,才確定是真的黃金。竟然發現了黃全,他變得非常歡喜,於是又試著去截斷屍體的頭和手腳,竟然又重新長出來,而且都變成了金頭和金手腳!

 

接著,就好像國王收回失土、盲人重見光明一樣,因為有了用不完的黃金,燈指又恢復了過去的富裕,而且不論財富或名聲,都更勝於前,此外,妻子、僕人、親友們也全都回來了。

 

燈指感嘆道:『真是奇怪啊!富貴的力量真大,竟能使世間的一切很快的回來;真是奇怪啊!貧窮的力量真大,竟能使世間的一切很快的離去。先前我貧窮時,所有親友都與我絕交,也沒人願意和我說話,而現在,他們卻極力的討好我、對我十分恭敬。一個人假如生在帝釋天,並且像羅摩一樣勇敢,像聖人一樣有知見,但是沒有錢財,也是沒用的。

 

在這世間,只要有錢都是好人,就算他很愚癡,人們也不在意,而且還會有好名聲;就算他又老又醜,女孩和婦女們也都不在意,還很歡喜的想接近他呢!』

 

這時,國王也聽說他恢復了原來的富有,便派人來取寶物,沒想到帶回去的都是死人的屍骨!但是一帶回來,就變成了黃金。燈指知道國王想要寶物,就將金頭、金手腳砍給國王,國王才歡喜的離去。

 

之後燈指做了一首偈言:『五欲極輕動,如電毒蛇蟲。榮樂不久停,即生厭患心。』

 

後來他便將財寶一一佈施出去,並修習佛法、出家求道,而且非常的精進努力,後來終於證得阿羅漢果。而自始至終,那具屍寶都一直跟隨著他。

 

有比丘問佛:『世尊,請問燈指比丘前世是何因緣,生來就有指光?前世是何因緣,要受如此的貧困?前世是何因緣,使那具屍寶一直跟隨著他呢?』

 

佛陀回答說:『你們注意聽,我來解說這個因緣果報。燈指比丘前世曾經生在古代波羅柰國的大長者家。他小時候,有一天到外面去玩,回來時家門已開,於是他在外面大聲呼叫,卻無人應門,後來過了很久,他的母親才來開門。

 

因此他生氣的罵母親:『全家都去抬死人了嗎?全家都被搶了嗎?為什麼都沒人來幫我開門!』

 

因為造這樣的業,死後墮至地獄,地獄業報盡之後又生為人,受貧窮的果報。

 

接著是手指發光和屍寶的因緣。在過去九十一劫前,毘婆尸佛住世的時代,佛入涅槃後,仍有佛法住世,燈指當時是一個大長者,家裡非常有錢。某日他出外到佛塔去拜佛,看見有一尊佛像的手指斷裂了,他便想辦法去修復,後來以金箔修復了佛指。

 

修好以後他對佛發願道:『我以供養香花、音樂及修佛像的功德,願來世無論生至天上或人間,都能富貴尊榮,假如失去了,也能再回復。並且使我能在佛法中出家修行。』

 

燈指比丘就是由於這樣修復佛指的因緣,今世生得光指及屍寶聚集的果報;但是由於惡口的罪業,得地獄及貧窮的果報。以如此修護佛像的善業因緣就能感得生生世世有大福報直至涅槃。供養佛菩薩形象尚有如此功德,何況供養如來法身者!』」

 

※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※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※

 

附錄資料:藏傳點燈的功德及利益

 

藏語「囊薩」,「囊」是指眼睛所能見到的事物,「薩」是說即便服前有阻隔之物仍可清楚地見到(如牆壁後的東西不受牆壁阻擋而清楚看見),「囊薩」的意思是無論有無黑暗、屏障皆可清楚明白的看見,如同明燈照亮一般。

 

為什麼要點燈呢?眾生從現世至成佛的這段時間,皆被五毒(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)所覆蓋,無法明心見性,以至輪迴生死,永無出期,在臨終往生之時身體出現四大(地、水、火、風)變化,五毒將會把亡者帶往三惡道。

 

貪心之人則會見到許多不好的情境(如刀山、餓(惡)鬼、野獸等……),那麼點燈的功德會讓亡者遠離惡業而轉往淨土。

 

嗔心重的人會去到地獄中承受刀山、油鍋之刑罰,因為生前點燈的功德而不受這些刑罰之苦。

 

如愚癡之人,身體會往下沉淪,一片黑暗,此時眼前便如同手電筒照亮道路般地清楚,遠離危險不會墮落。

 

驕慢之人會聽到野獸般的怒吼或是鬼怪邪魔之聲而生氣墮落,點燈的力量便會保護亡者無法聽到這些不善之音。

 

疑心之人往生時會遭受到兵器傷害(如刀、劍、長矛等……),但是卻看不到這些利器在何處,這時生前點燈的功德利益會使亡者身在光明之中,避開這些兵刃的種種加害。

 

這些五毒的傷害,往生時,因為生前點燈的功德力量,將會保護著亡者而破除種種傷害,離開惡道。

 

佛教菩薩乘十地必須從一地至十地漸漸進修而到達十一地(等覺),卻因為點燈的功德而不須經過這些階段,直接便可達到十一地,為什麼呢?這是由於點燈的原故。在我們身體的前方有男眾菩薩帶領,左右方有女眾菩薩扶持,男、女相忿怒本尊列在身後推動,以便能快速到達十一地;西藏人說:十地菩薩尚會有退轉之時,卻因為點燈功德而永不退轉直至成佛。

 

點燈祈願特必須觀想燈火如須彌山般的高,燈身如大海般無邊,更須觀想迴向給受苦的眾生(身體殘缺者、眼睛失明者、身心痛苦者、貧窮饑寒者……)遠離痛苦煩惱,恢復健康、財富無缺、智慧增長,而不是觀想給佛、菩薩。

 

大圓滿的教法中說道:點燈的功德力量和我們眾生的心光是相等無差別的,如果不明白點燈的意義,是無法瞭解大圓滿的教法,我們必須使內心如同點燈功德般的清淨明亮和廣大無邊。

 

◎點燈的利益有兩種:

 

一、由世間的利益可得真智慧,遠離修行上的障礙,去除五毒惡業的牽引,斷除輪迴。

 

二、世間的福報,身體健康,相貌莊嚴,眼晴明亮,眾人喜愛,不受人欺,心想如願,財富具足。

 

◎藏傳佛教記載點燈功德:

 

1、肉眼清淨。

2、獲得天眼。

3、離於三毒。

4、得諸善法。

5、聰明智慧。

6、遠雜愚痴。

7、不墮黑暗三途。

8、尊貴自在。

9、往生諸天。

10、速證涅槃。

11、照世明燈。

12、隨所生處,肉眼不壞。

13、除滅大暗。

14、得智慧名。

15、見大福報。

16、流轉世間,常不在黑暗之中。

 

文章出處:https://book.bfnn.org/books3/2128.htm

文章標籤

因果研究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